Tuesday, November 24, 2009

领袖: “得罪神” vs “得罪人”

今天早上,读了出埃及记“金牛犊”的事件,我们往往都会很快的对亚伦下判断。但是,当我再次的思想和问我自己如果我当时处在亚伦的地位时,我会怎样来面对群众?

事件记载“大家”都聚集在亚伦面前,马上要他给一个答案。面对领袖和整个信仰群体的要求和压力,而又不知道上帝和摩西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时,身为领导人的亚伦应该怎样来处理这样的场面呢?如果说不能够,但是却也没有一个任何的答案,肯定这群人不会就这样算了,所以就提议,神像照做,但是却继续承认耶和华是神。看起来亚伦的意见也不赖,人们要什么就给他们,而且同时也可以继续的敬拜和记念耶和华,一举两得,大家都高兴欢庆。但是,摩西下山后,他对亚伦的责备是身为一个大祭司竟然放肆百姓,使到他们成为敌人的笑柄。而其后果既然三千人被杀死,耶和华也会在追讨的日子,追讨他们的罪。亚伦不敢得罪人群,但是他最终却得罪了神。

今天,教会的牧者和传道是否也是如此呢?当领袖或会友做错事时不敢纠正他们,特别是在那些长老制度的教会和那些有钱又大间的教会中,深怕得罪人以后日子就不好过了,甚至连饭碗也会被打破。真的不容易啊!但是,还是需要做出选择。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做怎样的选择呢?得罪人,还是得罪神呢?求神怜悯我们这些传道人吧!

Monday, November 23, 2009

一个星期“陪月”的日子

在阅读、寻找资料和写论文的期间,我却暂时停下,变成一个星期的“陪月婆”。哈!一百八十度的变化,这变化也使我能够再次的参于一个家庭的生活。虽然单身的我,上帝仍然给我佷多机会能够经历到家庭的互动,好让我不至于失去家庭生活的苦与乐。算起来这样的经验也有好多次了,有些时间是比较长,而有些就比较短。就如这次只是一个星期,直到我朋友的妈妈从新加玻来马六甲后,我就可以说是大功告成。
我的任务是除了煮给产妇吃和帮Baby冲凉以外,也需要煮给整家人吃。因此,时间也过的佷快。虽然如此,仍然还有佷多时间可以做别的事情。比如,早上就能够佷舒适的吃早餐和灵修,傍晚就去步行,然后晚上大家就一起看DVD电影。这样的日子就过了五天,佷快的又要在一次回到神学院继续我的论文功课了。
每次当我手上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孩时,我都佷感触也很感谢那赐生命的创造主。可能有一天,我不是传道人时,我就会是“陪月婆”啦!哈哈。。。。。。

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假期阅读的反思

在这假期里,所阅读的书本都是与奥古斯丁有关,因此,满脑海都是这位神哲学家的生命故事。但是真正吸引我的是他那敞开自我的心,他坦白的述说自己内心的挣扎、软弱、犯罪、和内心的渴慕。从追求地位、成功到追求哲学、智慧和真理。在他一生的追求当中,他不但成为他那一代的基督教大师,而且他的著作也同样的影响着今天的教会。

奥古斯丁给我一个很大的感触,他和我们同样是平凡人,面对生命的挑战,肉身的软弱,许许多多的挫折,但是他却能够成为神所重用的器皿,成为世世代代的祝福,这乃是他那坚持不放弃的意志,他对寻求智慧与真理的心是那么的坚定。以致在他寻找真理中,他更深的认识他的创造主。

在我的论文中写完奥古斯丁的生平后,我问自己这个伟人的生命对我有什么影响呢?我相信在我思想他如何的接纳自己的弱点,坦然的面对,靠着研读圣经来净化自己的心思意念,他对追求智慧与真理的心智,这些已经开始影响着我的生命、阅读、和事奉的范畴了。

Tuesday, October 13, 2009

学期尾

昨天终于把功课做完了,接下来还有三天的时间就是长假了。这三天要做什么呢?除了收拾房间以外,我想我很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读经”,好久没有一章一章的读了,因此我要从创世纪读起,看我能够读多少吧!接着下来就要预备我的论文了。看到今年的同学们写论文时,可有点担心自己明年会怎样?因此,决定在假期时留在芙蓉开始写我的论文。
留在芙蓉的这两个月,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去哪里崇拜呢?芙蓉的教会已经给我跑到七七八八了,各宗派的也去了蛮多,看了也不少,接下来的两个月要去哪里呢?有时觉得没有特定的教会,可以享受自由和观摩不同宗派的做法。但是有时可觉得自己就好像孤儿一样没有家的感觉,四处飘流,真的好矛盾呀!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09

基督被钉十架是什么一回事?

2009924星期四

笔者尝试简单的回应斯托得的《当代基督十架》

这本书内容主要论述斯托得对基督教信仰的记号,而此记号并不是耶稣所用过的东西或是他出生的地点,乃是被人看不起眼的木头,“十字架”。或许,许多人没有真正的深入明白它的意义,也抓不到基督必死的核心。因此,笔者认为作者在此书中要辩证基督钉十架的意义是神以自己代替了我们,担当我们的死,使我们能够与他和好。

作者在此专注于十字架在基督心中、在圣经里和历史上都是居首位。我们可能需要问基督为何死?是谁真正的将基督[交给人]?而作者主张的答案是圣父将他[交给人],并且耶稣也自愿为我们舍己,而他的死乃是与我们的罪恶有关。所以,作者就带我们关注十字架的中心,提出赦免的问题,这乃是由神的公义与罪严重的对比,两者互相冲突而产生的问题。作者在此处建议,神必须“满足他自己”,他不能够违背自己,因为他必须表达出他圣洁的属性,因此,为了满足他自己,他在基督里亲身代替了我们,这就是被钉十字架的本质。而笔者认为作者在探讨十字架的成就时就以拯救罪人、启示神、和胜过罪来表达。至于救赎方面有四个重要的用词;“挽回祭”、“救赎”、“称义”、和“和好”,这些用词主张神藉基督的死,在他里面所成就的事。而作者注重在“代替”这个修辞,因为它是一切背后的实质。神已经在十字架上,最终张显了他的爱和公义。而作者更进一步描写基督胜过魔鬼、律法、肉体、世界与死亡,更加值得庆贺就是我们也可以藉著他而得胜。因此,作者将它取名为“十字架下的生活”,因为信徒团体本质上是十字架的团体,十字架改变了人与神的关系,也同时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现在信徒活着乃是为了要敬拜永活的真神,了解自己,并舍己服侍他人,而且也学习爱我们的仇敌,并且以善胜恶,靠著十字架的亮光,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笔者对作者所提出的证据,说基督透过“代替”我们罪人承受刑法,提供了一种“满足”,而这满足是为了神自己的这样说法起了极大的兴趣,因为至今,教会和大多数的信徒,仍然认为这“代替”不但除去罪的结果而且还从魔鬼手中抢回神所赐的,因此,整个“代替”的中心是为了人,但是,如今作者却以神为中心。可资疑的是当作者提到“满足”神时,这是否显出神的另外一属性呢?难道是一个自私而自我欲望强烈的一面吗?因此,基督的死是为了满足神,这样的解释可是少有的。

然而,我们再进一步的来观看,神对整个“代替”的计划和参与都亲自亲为,而且作者更指定“神在基督里亲身代替了我们”,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神是积极的参与,这就反应出他所采取的行动不是自私和欲望的追求,乃是他不愿意不顾圣洁单凭爱,也不愿意不顾爱单求圣洁。因此,他亲自替罪人死,担当他们应受的审判,以满足他圣洁的爱。这乃是“神对神的要求,神满足他自己的要求”。笔者认同作者的看法,因为,神的圣洁若没有审判就无意义可言,所以面对人的罪孽,他公义的属性必须得到满足,因此,他不是处罚人,乃是自己要担当起责任来接受自己的审判。是神把他自己的心在十字架上受苦,以至他的公义的属性得以满足。

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对不起,我不能。

路加福音10章25-37节是我们大家佷熟悉的经文,传统中我们将诠释专注在好撒马利亚人、祭司、利未人、和店主身上,而往往忽略了那被打到半死的人。虽然圣经没有记载这人的反应,但这三个人经过的时候,我相信对他来讲,内心的感触会是特别大的。祭司和利未人都是爱神、服侍神、代表人在神面前的,但他们遇到这被打到半死的人时,他们却没有停下来帮助这个伤痕累累的人因为他们要保守清洁,不然不能够事奉神,因此,他们只好从他身边走过。但他们从他身边走过的那一刻,对他来说可能是很痛苦的,因为他的无奈、痛苦、绝望和被拒绝的感受是那么的深,他多么希望走过他身边的人,能够大发慈悲,伸出援手来救救他。最后竟然是与他无关的人帮助了他。

这样的经历实在不好受,但一个人在无奈和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所听到的就是“对不起,我不能”这句话,今天,我终于感受到一点点那被人打到半死的人的感受。下午我和同学出去吃饭时,车被人闯,在司机边的两个门都坏了而我也被吓到。原本出去吃饭后就要下Kajang补课,过后,傍晚,老师请大家去他家吃饭。没想到就在12.15pm我的车被撞,感谢主我和另一位同学都没有受伤,但是,现在却感觉到上半身痛。而那闯我的人就一口咬定是我的错,我们双方都不能够达成协议,最后决定去警察局报案。回到神学院后,就打了几个电话问清楚应该要如何的去处理这件事情,后来决定到警察局去。

那时,我就想找人陪我去警察局报案,因为一、我已经被惊吓到,所以头脑不是很清醒。二、我的国语很差,因此,佷多东西都需要帮忙。但是,在赶功课的期间,得回来的反应是“ha!要去警察局啊”。“对不起!我不能”。“很麻烦的!”,“要等很久的”,“我也不会马来文”所以帮不到你。当时我的心就一路往下沉,原来平常跟我嘻嘻哈哈,前叫姐后又叫姐的人,而无论何时他们有需要找我帮忙的人,我都会帮助他们。没想到竟然在此时给我这样的答案。我找人都找了半个小时多,那被拒绝的感觉真是很难受,因为这是我最需要别人扶助的时刻,但是没有人愿意帮忙,因为是赶功课时刻和需要去补课时间,感谢主!最后终于有两位弟兄愿意和我一起去警察局,那时真的佷感恩。过后我的反思是什么是最重要?功课、补课、还是他者的紧急需要呢?

往往在比较麻烦的事上是没有多少人愿意付出的,是的要做好撒马利亚人,是需要付出许多的代价。
那么爱主又是怎么的一回事呢?什么是属灵呢?其中一个定义是“不是你有多好,乃是你对别人有多好”。
就在这故事上,耶稣将其重要的真理点出来,他说:“你照样做吧!”。照着撒马利亚人的榜样做就能够承受永生。

以下纯粹属于虚构,没有经文和学者的支持,只有“读者回应”的看法:

如果耶稣说:“你陪她去警察局,就得永生”。马上就会有很多人争先恐后的陪我去了。但是,这话,
只是出之她口中吧了!然后我再想,耶稣难道只有需要者在求助而不是你吗?




Saturday, September 19, 2009

初探“政”与“教”互动的利与弊

2009919 初探“政”与“教”互动的利与弊

星期六 阅读书本:政教分离是个神话?

钟志邦在他的著作中,列出“教”与“政”关系的看法,然后让读者自己观察教与政所带来的利与弊,才下决定两者是否应该结合或分开。

中国的景教, [][]的启示中,不单只是[]受到[]的支持和扶助,而且因它的特权得以传扬其教的教义和信仰。当然,[]也得到[]的协助,将皇帝的权势和带领发扬光大。因此,两者之间都变成了“大赢家”互相得益。然而,事实是残酷的,改朝换代是免不了的,因着景教太过依赖朝廷的扶助,最终,因着政治的改朝,使到景教慢慢的消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如顾伟民的见解一样,景教遭到灭亡的根源首因是它与政治太过密切。因此,其命运也随着政策的改变而终结。

笔者认同作者的看法,权势是会被推翻的,虽然说,但那执政者兴旺时,[]可以得意洋洋,但是,我们都知道政权是动荡不安的,因此,[]也是跟着[]的兴起和灭亡而走。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当[]太过依赖[]时,只有官府和贵族才会继续的支持,但是[]却忽略了民主自由,而佷容易变成从上而下的宗教。所以最终就会被淘汰,因为[] 没有深入民间,争取民心。笔者也正在思想马来西亚的国教是否也是处在这样的情况中呢?如果有一天马来西亚改朝换代,是否我们的官方宗教也会被淘汰呢?笔者认为其机会是很高的,因为我国的官方宗教是与政权紧紧的相连。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政”与“教”的互相利用。当天主教初到中国时,利马窦为了能够在中国立足,就以西方的“学术”策略进攻朝廷,以各种自然和人文科学来供奉给皇上和高官,因此,他所接触的都是高官贵族。为了宣传策略,利氏就以“适应”来附会儒家的“文化”和“宗教”。但是从历史的告知“礼仪之争”的事情发生后,利氏就以康熙皇帝的权势打压反对派。这就是借用“政”的力量来压制“教”的方式。

在我国中也有些极端的穆斯林,也尝试以官方宗教来打压其它的宗教和民族。他们想以“政”来处理“教”的问题,但是在这多元宗教里是行不通的,至今任然有人继续的努力扩张其神权主导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利用其政权来强治人民的顺服的例子。就如前一阵子,穆斯林反对卖酒的事项。他们要强制性使到他族也不可卖酒,因着宗教信仰原因。

笔者的立场是“政”与“教”是应该分离,从以上的例证和中古时代的政教黑暗,就让我们看到当“教”与“政”同时牵连在一起时,往往就会失去“纯”文化和宗教,而变成“政治”吧了。虽然如此,笔者认为基督教可以通过公共神学的管道,在不同的领域以“教”的价值观来影响建国的基础和人生观。

Monday, September 14, 2009

神学与电影:丰富人生的途径

2009914 神学与电影的互动:丰富人生的视野

星期一

笔者尝试简单的回应李金好翻译梅智理的文章神学与电影的关

作者在本文中要引导读者重新思考,神学与电影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果效是可以丰富人生的视野、思维、和生命,因为两者都有同样的关注。它们希望读者和观众能够以同情的心怀、思想的交流、和内心的热诚来参与与回应,然而,读者和观众需要认清两者之间也有它的差异性。作者认为,我们可以从几个途径来探索神学与电影的影响;首先,我们可以探讨怎样的故事才能够带出好的效果?然后,我们可以分析电影摄制者的世界观和他们如何思考周遭所发生的事情。最后,我们可以评估这部电影是否能够丰富我们内心的世界。

虽然,在现今时代仍然有基督徒受到清教徒保持“圣洁生活”而抗拒受电影的影响情况,但是,笔者本身却认为基督徒不应该拒绝看电影,不过在看的过程中应该筛选。笔者认同作者对神学和电影的互动所产生出那丰富的影响,特别是能够引发深度的反思所带来行动的影响,因为电影确实能够扩展人类的心灵,它能够将我们带入不同的场景,使人能够进行内心的查验和反思。

笔者认为,基督徒应该学会使用神学来评论电影,这样会更深入地从影片探讨意义。大至上神学与一般的电影评论都会论及的人性问题。神学家对圣经的教导和原则都是将其放在尊贵的位置,而电影制作人取材时就比较世俗化,而在这世俗化里取材时,基督教没有任何的特权去管治它,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正是双方交流和互动的时刻,如此的洞察效果能够互相的丰富对方的思维和生命。

因此,笔者认同作者的看法,就是电影的力量,能够牵动我们丰富的情感和理性,好使我们对各样各类的人产生同情,在福音的力量下让我们知道在任何的情况中,懂得如何的去协调,而且也不断的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神所爱的。

二十一世纪教牧的身份与使命

2009914 星期一 探讨教牧在二十一世纪中的身份与使命

笔者尝试简单的回应梁家麟的文章

专业精神vs专业主义:教牧的召命、品格与培训

全球转向专业化的倾向越来越高,因而教会与传道人也受其影响。作者在研究的过程提出三个原因为什么传道行业变为专业化?第一、教会世俗化,因此对属世和属灵也没有了区分。第二、神学院开放神学课程,让平行徒也一起参与,因此,信徒训练与教牧训练成为重叠。而信徒修读完后继续发展他的事业,但是,却在教会里做义工,这就会造成身分和功能模糊化。第三、同工团队的多元化,信徒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能够承担太多的事奉,所以就聘请传道同工来协助,因此,传道人就以不同的角色来分工,这就逐渐延伸成专业领域的发展。

笔者认同作者的观察,在这个质询发达的社会中,每一行业都要求最好的服务和专业精神,而教会也面对同样的要求。特别是那些在城市的教会。因此,许多的牧者为了“跟上”世界的改变,就开始更多的专业训练。好让自身能够面对更多的挑战而不被淘汰。

作者从他的探讨中,认为传道工作会走向专业主义,乃是其在教会里的定位问题,这种身分和功能的转换,也反映了旧有的功能失效。其实传道工作是有其专业性,但是从社会角度来看,传道工作是多个专业的领域。笔者认为原因乃是传道人所面对的需要实在太广泛,除了宗教上的专业还需要面对人情感的需要、教会的管制和领导,这都是专业的技巧。因此,许多传道者就逐渐的走向专业主义。

作者进一步诠释专业主义的含义,而专业主义认为只有性质上的不同,因此,传道人与平信徒在教会里只有角色上的分别,没有地位上的差异。如果是这样,专业主义将会产生三个严重的问题:第一、教会被看为一间公司,牧师就是CEO,而传道人就是专业人士。如果教牧人员不能够胜任某个部门的工作,他将得离职。第二、许多信徒已经没有宗派意识、归属信徒团体的含义了。在繁忙的生活中,信徒所注重的是我的需要有得供应吗?如果有就留下来,不然就寻找另外一间。这样无形中教会就变成了一间宗教服务公司,互相承诺提供利益为彼此合作的条件。第三、当传道人变成专业服务者时,他与信徒的关系就建立在服务与活动中,因此,传道和活动变成了计划式,为了满足信徒的感觉,过于他们真实的需要。

笔者认为以上的危机已经出现在许多的城市教会,特别是在大教会和比较多专业人士的教会。这样的情景已经使到教牧人员和会众的关系成为雇主和雇工吧了!而失去了牧者和羊群的关系。更大的危机笔者认为如果继续这样的下去,教会可能会到一天没有会友只有出席者。虽然如此,笔者认为传统的牧者还有立地之位,特别是在乡村和基层的教会,因为仍然有许多信徒与为信者需要别人的牧养。

笔者不认同作者对教会只是传扬福音、教导圣经和祈求上帝的帮助的地方,作者甚至也不鼓励教会成为转接站,以致将教会的角色模糊了。但是,笔者认为现今的社会有许多“破碎”的人,当他们进入教会时,如果教牧人员不懂的教牧辅导或是转接,那么教会只是牧养人的灵魂的需要,而不是牧养全人的需要。笔者认为两者应该是平行的。教会在破碎的世界里是应该负起医疗受伤的干部。

Sunday, September 13, 2009

探讨诗篇与诗经的平行

2009913日星期天

基督教与儒家传统跨文本的互涉:探讨诗篇与诗经的平行

笔者尝试简单的回应李织昌所写的跨越边界:希伯来《诗篇》与中国《诗经》对人性的想象。

李织昌从华人的角度来探讨基督教信仰和儒家传统对社会不义、压迫、与悲痛的表达来思考人性课题。他以[ 跨越边界]为题,原因是一个源於西亚宗教群体的经典,对处在多元社会中的东亚人有何影响?而亚洲基督徒所面对两个不同宗教文化经典时,就不单只是一个诠释的实践而以,也是一个身份的建构。

笔者认为这跨越的合拼,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原因是亚洲整个文化、背景、传统和思维都与希伯来世界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笔者认为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可行之道,比如道德行为,两者都注重孝道或是人性上的需要等等。因此,在各的经典方面,我们都有可能读到文本的互涉和修辞上的共点。

作者认为儒家与基督教的差异所带来的挑战,其宗教文化与圣经应当维持互相对话及互动的关系,因为两个传统的文本对亚洲的基督徒是必需的。就如在《诗篇》和《诗经》都记载人生命的挣扎,而其过程却充满了宗教情感的理念,因此,读者应该跨越文本诠释法对《诗篇》和《诗经》进行平行阅读。

作者在他的主题反映出他对哀歌文体的专研关怀,他认为这文体无论在基督教或是儒家传统里,都被忽略。两者都鼓励跟随者偏向积极、乐观和得胜的喜讯,特别是在基督教信仰的胜利前提下而无形中遮盖了挣扎、痛苦哀歌的主因。但是,笔者却不认同作者的看法,从作者的含义中,笔者认为作者可能只是指向某些信徒群体,因为,当我们回归到圣经研读时,就会读到人在痛苦交战中,特别是诗人描叙内心的挣扎、焦虑、和苦楚。而保罗神学教导中的“已然和未然”的挣扎是世世代代信仰群体痛苦经历的表达。而在《诗经》方面也记载了许多人生百态。因此,许多诗人也将那时代所经历的以哀歌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因此,笔者认为作者只是专注在某些信仰群体,而没有以宏观的角度来看《哀歌》在两者的经典当中。

然而,笔者也认为作者对《哀歌》的文本看法有不一直,因为在他的《诗篇》和《诗经》的哀歌引言(pg202)提到他对“哀歌”探讨的目的和动机,是因为两经典都在文本上的探讨忽略了。但是,他写哀歌在《诗经》与《诗篇》中的角色时(pg215),却述说有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和人类长久挣扎困苦的口述或文字的记录,而且也可以从诗歌散文中听到那些被欺压、软弱及流离失所者的哀声。

作者也提到《诗篇》的公共性,它对社会提供一些可考虑的事项。在上帝掌管万物的前提下作者认为任何的社会制度都没有超然的地位,而且都附属在上帝的权柄之下。因此,社会的公义是重要的,因为上帝就是公义。所以当人类被压迫、边缘化、和受伤时,就会有无止境的哀声。在这样的情景中,布格曼就将哀歌视为有助社会政治[权力再分布]的一股不能忽略的力量。

Tuesday, September 8, 2009

圣经与公共神学的关系

200998日星期二

圣经与公共神学的关系

笔者在阅读谢品然所写的“圣经研究与公共神学的初探《创世记》中的公共性与《妥拉》中的立国精神”而它的主题为[上帝与公共生活]。以下,就是笔者尝试简单的回应此文章。

谢品然借用《创始记》来探讨圣经与公共神学之关系,以致圣经研究能够参与公共、政治神学的讨论。其目的,也是要为公共神学的建构提供圣经诠释的基础,而激励汉语世界的教会与信徒对圣经研究和公共神学的启发。

作者在《创造记》中,寻找神、人、世界之关系。特别是当耶和华面对人类犯罪而不顺服他的时候,他如何的重新设立人类生存的法则与盼望,而这法则是人类生存的地位与权威。

神创造人的目的乃是“生养 治理 管理”。从此目的中,我们可以看到创造神学中的公共性,而且也提供了公共神学的圣经基础。虽然圣经没有详细的指明要如何行,当是,对现有的社会政体和制度的圣经神学批判作为公共神学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是必要的。因此,作者就从圣经取了例证;比如人的犯法和神的执法(创65-7)当人类犯罪时,神就以洪水灭亡的执法行动来刑罚人类。但是,在此刑罚当中,神并没有完全绝望,反而选择了挪亚一家重新开始一个新的计划,这计划乃是与起初创造人的愿意没有多大分别。在这件事上,让我们看到神在执法的行动中,似乎也为法制社会的法典(刑事与民事)提供了法律与恩典之关系的公共性基础。

笔者认为,从基督教信仰和圣经的文本中,是可以取得建造社会的架构,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道德、和社会问题等,它都会有独特的亮光。因此,人们可以从圣经和社会的互动之下带来清楚的指引。

为什么圣经成为公共神学的建构,是受到许多的资疑呢?这乃是,社会人文科学界认为圣经是宗教信仰性质、宗教文学、外语文学的科目。另外,圣经也被认为是对原文经典的字义考据和其历史性的详细叙述。因此,其对现今的应用与正当性也变成无意义。但是,笔者认同作者的看法,就是这些社会人文科学只是单面的理解圣经而且没有全面的研究其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圣经公共性所面对的争议性是语言和理性,因为它是属于宗教独特性而不是公共性的。藩兰特极力主张神学本身的公共性时,他指出公共神学所注重的是普世性与独特性的关系,也就是说,神学是有关神本质的普世性,然而,政治所属的是独特的,其背景是某群体、在某时、某地的生活模式。作者提议圣经研究在文本诠释理论下可以将其公共性呈现出来,并且有足够的条件参与公共的讨论。笔者也认同此提议,观看近期学者们对文本的诠释理论和提倡公共神学的热潮就反映出圣经中的教导是离不开公共性的。

对笔者来讲,公共神学是必须要的,教会和信徒需要超越自己的温室,进入社会不同的领域中成为群众的指南。

Tuesday, September 1, 2009

见证周老师的按牧礼


今天,终于有机会见证到这位忠心服侍神和人的老师被按立成为信义会牧师。

希望老师去台湾后能够好好的休息。

愿上帝与你和你的家人同在。

Wednesday, August 26, 2009

明天出门啦!

明天将会与几位同学去新加玻看死海古卷,同时也会逗留到星期日才回。此时的心情是有点错乱,因为我将会回去曾经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住在曾经是我被称为家的地点,也是差一点成为我永远的家。
回想一下,十六年在新加玻的日子,不算长也不算短,但是,却有许多酸甜苦辣的回忆。如今离开我所爱的教会和机构,不知不觉已经有四年了。这次再回去拜访可说是有点心潮澎湃,这四年里不断有朋友、会友、和领袖叫我回去新加玻牧养或工作,但是,都被我一一的拒绝了,可能是心里还没有准备好要见他们吧!凡事都有定时,“躲”在STM三年啦!明年将是我最后的一年,时间过的真快,如今,是时候去面对一些应该很久以前就需要处理的事情。
这个星期日,我将会在我曾经很熟悉的教会崇拜,这间教会是我从五个人开始的布道所做起,蒙上帝的爱戴她成长到大约100人。想起一班曾经一起和我“拼”的弟兄姐妹,出钱、出力、出时间完全的将自己献上,我实在非常的怀念他们。在2000年,我被差派到东马开垦另一间教会时,过了一年后,新加玻的教会就经历了许多的苦难和问题,如今许多的弟兄姐妹都各行其是,希望这次有机会再与他们相遇。
新加玻!我大约一半的年岁留在你那里,而你却会永远的留在我的记忆中。

我的根在实兆远
我的树干在怡保
我的嫩叶在新加玻
我的青叶在东马
我的黄叶在芙蓉

明年我新出的嫩叶又会落在何处呢?
天父啊!只有你知道。



Thursday, August 20, 2009

阅读反思

阅读书本:《政教分离是个神话?》

《政教分离是个神话?》的作者是钟志邦,本书主要分为七章,然而作者却将七章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一章至四章,作者主要是从圣经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和钻研政治“权力”的根源和“两个国度”相遇问题;第二部分是从五章至七章探讨神权政治,而作者的论证,是取自现代亚洲和新加坡的政治处境,成为研究的个案,来诠释政教分离中难分难舍的关系。

笔者非常欣赏作者尝试脱离西方的影子,将他所要写的主题“政教分离”本土化或处境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确实西方国家在这个课题上,是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因此,政教分离大致上成为“教会与国家”的问题。而作者在他的著作中刻意要超越西方的局限和范畴,使到他能够自由和宽阔地来探讨“政治”和“宗教”分离的问题。因此,读者能够从作者的例证中,读到浓厚的亚州例子,特别是中国和新加坡的。

笔者认同作者对中国的政教评论,根据中国两千年的历史,“政治与宗教”几乎没有“分离”过,无论是佛教或是景教都是如此。观看景教能够非常的活跃在唐京长安二百年,主要是因为唐朝廷的鼎力资助。但是,景教在中国衰灭的主要原因是它与政治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因此,其本身的命运也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而慢慢的消失。至于利马窦的整组人能够在京成北京宣教,主要乃是他们得到皇上的赏识和资助。从表面上看去,利玛窦好像是与中国以文化和学术上的交流,这灵巧和高明的“政治”举动,使到利玛窦进京和进宫后所走的路线,也完全与他的计划前后一致。另一个政治与教会的事情,就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史上所发生的“礼仪之争”,这件事情乃是引发了清朝廷与罗马天主教在文化和宗教上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被逼停止一切的活动。事实上,当“教”与“政”同时涉及了一件事时,已经不是“纯文化”或“纯宗教”,它已经是两者错综复杂,纠缠不清了。

笔者认同作者对马来同胞的看法,事实上,马来同胞不能够理解什么是“宗教自由”?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一出生就是马来人的身份,而此身份等同于伊斯兰教徒,因此,他们甚至认为每一个人出生都应该是穆斯林。而且凡要娶或嫁给一个伊斯兰教徒,也一定要归伊斯兰教。因为伊斯兰完全控制的宗教法庭,使到马来人和伊斯兰教徒完全很难的脱离此宗教。

至于在“政教分离”这个原则上笔者比较赞成“政与教”是分开的。从宗教和政治的角度来理解“国家”,在逻辑上“神权统治”的政体是“无形的”,因此,只有借用有形的“人”去执行,而这些人大致上是 “教长”的“神职”人士。从西方的中古历史里,给我们看到许多的黑暗,许多人为了要掌权,就参于全职事奉,成为神职人员,希望能够成为主教或教长,以致能够掌权。这就会倒置独权、霸权的倾向出现,就变成没有自由民主意识的存在。但是,如果政与教分开的话,那么“政”就比较民主化。

Sunday, August 16, 2009

一位委身的牧者与老师 (2)


身为他学生的我,又怎样来形容这位老师呢?当然主持人不放过我,对我来说他在神学院没有白占土地,他是一位超越他本职的老师,除了教书,他也要处理很多神学生的问题,因为神学生都不是全部听话的“天使”,他也负责学院订购和买卖的书,他也需要负责教会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当然还有他自己的家庭也要照顾,因此,我们都叫他“超人”。
至于他在我生命中的影响是蛮大的,记得学希腊文时受到很多的挫折,周老师却愿意为我们补课,耐心的等我们做习题,坐着倍我们作,一个一个字的讲解,从那时起,我就打从心里尊敬这位老师。他所愿意付出的不是每个讲师都愿意做的事。他不当没有看不起我们,还不断的鼓励我们不要放弃,也因着他的支持我终于完成中级希腊文,而且成绩也拿到中等。
今年,他是我的教牧小组老师也是我的牧师,我在他牧养的教会帮忙。他给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他对我的信任使我觉得更有信心的去服侍。然而,他带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我们“师生”的互动,从小学到中学,我对老师是没有好的印象,在这期间我与老师们不是不出声就是起冲突,因此,都没有好的经历,甚至在神学院也是这样,而我发觉到上帝通过我与周老师的互动来医治我内心的创伤,学习如何与一位老师好好的沟通,而没有任何的压力。我真的很感谢周老师愿意陪伴我走过学习中的挣扎,甚至在他最后的两个星期他还是在功课上帮助我,而且还鼓励我要好好的将明年的论文做好,感谢主有这样好的榜样给我学习。愿父神祝福他和一家人在台湾的学习生活。

一位委身的牧者和老师 (1)



记得三年前,在属灵操练的课程上时,温博士给我们一个习作,就是当我们死后,我们要别人在我们的墓碑前刻上怎样的留言,而这留言又怎样能够言说我们这一生的生命。温博士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好好的去反思一下,我们留下怎样的遗产(legacy),它是否能够说是一个荣神益人的生命呢?这位牧者的生命就给了我们佷好学习的榜样,但愿他的生命继续为主发光。
今天,在芙蓉信义会就见证了一个荣神益人的牧者,周建基讲师。他虽然只是兼职的牧者,但是,他所付出的比许多全职牧者更多,他对羊群的爱戴是全心全意的。今天是教会欢送他的日子,他和师母将会去台湾深造一年,而二个孩子也会在台湾的政府学校上课。今天就听弟兄姐妹们说出这位与他们一起共同走过他们生命旅途的牧者,
周建基讲师和师母:
#在我生命走到尽头时,他们在那边扶持着我。
#在我家庭面对分裂的时候,他们来到我们的家中辅导和帮助我们。
#当我患上忧郁症时,他们鼓励和帮助我。
#当我们生意失败时,他们不单只扶持我们甚至在生活需要上给予金钱上的支持。
#当我们面对生命的艰难时,他们陪我们走过那艰难的路途。
#当我们家庭有问题时,他将尽可能的马上到达。
#当我的孩子得了癌症时,他陪伴我们,鼓励我们。相信上帝必会医治我的女儿,以至于我们不会失去方向。如今我的女儿被神医治好了。
#他像我们的哥哥一样爱护和保护我们。
#他想我们的父亲关心和教导我们。
以上都是教会的弟兄姐妹,从心里讲出感恩的言语。感谢主有一位这样全心全意献上给主使用的仆人。愿主与你和你一家同在。

Monday, August 10, 2009

终于可以看Blog 和写Blog了。

这整个星期我告诉自己不可看blog和写blog直到我完成神学阅读报告。终于在星期日晚上写完。为了奖赏自己,在还没有睡之前,就看看朋友和老师们的blog,哇!没想到他们既然写了许多的反思和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有许多的改变,使到我联想到人也是如此,不断的在改变,无论是好是坏,都在变。因此,不要以为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的道理是永远存在的。我想只要我们愿意被不同的思想、经历来冲击我们,改变是肯定的事。

Sunday, August 2, 2009

我的祖国真的生病了

星期六被朋友邀请在KL参加一个毕业典礼,因着当天的游行,主办单局被逼改地点,不然,那毕业典礼就会在游行地点的中心举行。虽然地点改了,却还是会听到许多的警车声响的经过,堵车就更加的不用说了。祖国啊!祖国,看到你所发生的事使我心酸,无助,不知要如何的去回应你严重的病状。请看此处

Thursday, July 30, 2009

言说我的关注

今天,在课堂上吴慧芬老师给我们做一个习作“言说我的关注”,然后她要我们放上blog。我在想应该要怎样来形容我和我的blog?什么是我最关注的事情?就在那一片刻想起当初会写blog或有勇气写,乃是曾经被称为我好朋友的人,是他给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人生的情景是不断的在改变,而在这改变当中却增添了许多学习成长的色彩,此过程有喜泪的交叉,也因如此,它却丰富了我的生命。因此有感而言就将它写出来,再经过老师的修改,老师就是老师,她还加了一句希腊文,但是我却不能够(不会)在此改变它的字体,所以就没有将它写下来。以下就是我所写的:

漫谈在基督里"en kristos"的信仰点滴,
让不断蜕变的生命,展现出七彩缤纷的回忆。

是的!在生命中不断的蜕变是需要基督成为生命的基础,不然,会很容易失去盼望。因此,这个blog将会表达出我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而这些点滴,无论是喜或是泪,它将会成为我美好的回忆。

Tuesday, July 28, 2009

当你看见钉十架的耶稣时,你对神有什么了解呢?

在读着斯托得的当代基督十架,我尝试问我自己这个问题,当我看到被钉十架的耶稣时,我到底对神有多少的了解呢?原来我对神那一份深厚之爱的认知程度只是那么的肤浅。求神怜悯我,加添我智慧。

我很喜欢斯托得的解释,在这样可怕的经历中,他通过毛特曼教授的眼睛看到神与神相敌、相离到最深的程度,父子都尝到他们所付代价的痛苦,虽然滋味各自不同。子受 死 之苦,父受子死之苦。父的忧伤与子的死同样重要。子没有父的苦,与父没有子的苦堪称相当。

恳求圣灵来光照我,让我能够更深的进入父子所付的痛苦当中,去明白和了解神。然后学习如何的在十字架的道路上付出应当付的代价。

Saturday, July 25, 2009

Serendah 中学的服侍



星期五24-07-09,我们几位同学一起出发到Serendah 中学去带领两个小时的节目,也有来自两间的卫理公会的弟兄姐妹一起参与,来服侍80多位的青少年,这次的服侍再一次的提醒我要紧紧的抓住“坚韧”这两个字。星期二队长问我是否能够成为讲员时,我就答应她,过后就就进入一个非常明显的属灵争战中。

星期二开始,我不懂为什么忽然间会有尿管发炎,痛到我连站起来都不能,当时只有躺卧在床上不停的呼叫主,过后大约半个小时才比较好一点,能够起床去上课。但是,还是比较虚弱。而且在加上星期三和四都是要上一整天的课,因此,完全没有办法正真的安静下来,所以决定星期三晚上向老师请假,用那一段时间来安静自己和预备所要分享的主题。就从那时开始我的电脑竟然“发起脾气”来,完全不跟我合作。星期四就更惨,我一开电脑还没有五分钟,就和网站的线相撞,电脑就完全不能够用,然后跟队长的沟通也出了一点问题,那时的我真的很想放弃,忽然觉得心身灵都很虚弱。然后我问自己到底我在做什么?付出时间、精力、和睡眠,还要去到这么远的地方没有任何的益处,为什么我还要做呢?而且功课一箩箩的压迫着我,为什么我要自讨苦吃呢?过后我告诉自己,父神会怎样看这事,耶稣在此时他会怎么做?当我将专注力转向父神时,忽然觉得有一股的力量从我的心中涌流出来,但是,情况还是没有改变,电脑任然不能够操作、身体还是非常的虚弱,当是感谢主我当晚却一觉到天亮,平常肯定是不能够睡的。第二天就精神比较好一些,我一早的祷告,愿我的嘴会说出父神要我说的话。然后就与同学们出发,一路上都有主保守,一切都顺利。
虽然,这次我们完全不能够讲耶稣,但是,我们却能够将神国度的价值观灌输这一班的年轻人。让他们知道基督徒也是可以有欢乐时刻,而且是好的和正确的做法。感谢主的灵一直都在运行在当中,学生们都佷合作,而且都能够容纳入整个的活动。感谢主,希望他们能够进一步的来与本地人接触,使这帮年轻人有机会的来认识耶稣。卫理公会在那边有一个布道所,这次就是与他们一起合作。愿父神与他们同在。也谢谢那些以祷告来支持我们的弟兄姐妹。
当我一回到学院时,就马上打开电脑,你们认为我的电脑还有问题吗?告诉你一个字就是perfect。完全一点问题都没有。因此,还是一句话“坚韧”。。。“坚韧”还是“坚韧”。







Sunday, July 19, 2009

无能显出大能

今天在信义会的崇拜周刊中,这篇文章就特别的吸引了我,也鼓励了我。因此,我将它放在blog里,希望大家都能够得到造就。

无能显出大能
『现在去吧!我必赐你口才,指教你所当说的话。』
出埃及记4:12

当上帝呼召摩西去待奉时,他回答说:『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从你对仆人说话以后,也是这样,我本来是拙口笨舌的。』从这番话可知,摩西可能有语言障碍,可能他是个有口吃的人。然而,上帝对他说:『谁造人的口呢?谁使人口哑、耳聋、目明、眼瞎呢?岂不是我耶和华吗?(11节)。

我们的软弱无能、残障都能被主用来彰显他的荣耀。主未必会除去我们的缺陷,反而是赐予我们力量,并且长久使用这缺席。

如果我们的软弱能驱使我们寻求上帝,并且信靠他,那么这软弱实际上是帮助我们,而非阻碍我们。事实上,我们的缺陷能成就我们身上美好的事,因为我们的勇气、力量和喜乐的增长,是取决于我们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信靠上帝的程度。

保罗曾三次祈求主除去他身上的刺,但是上帝回答:『我的恩典够你用的』(林后12:9)。保罗后来在他的软弱中荣耀了上帝,因为他了解软弱并不能限制他。就如他所说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10节)。

默想:上帝使用软弱者彰显,全然的供应是足够的;只要靠主在身上作工,我们 必看见他 的大能。

格言:上帝的大能,在我们的软弱上彰显无遗。上帝的大能,在我们的软弱上彰 显无遗。



芙蓉信义会的第一次儿童崇拜和教导


今天在芙蓉信义会有始以来经历什么是儿童敬拜?儿童敬拜的形式是特别设计给予信义会的子弟,是跟随信义会崇拜礼仪方式,为了要建立儿童们对神和自己教会的认识。这个责任却交给我(不是信义会的人来设计),感谢主一切还很顺利。我的心充满着赞美和感恩,因为整个聚会是由圣公会(Joaan Tan)和救世军(瑞兰)来带领,看到不同宗派的参与,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下一代的建立,真是一件美事。这就是unity in diversity 的能力。
在此,我代表芙蓉信义会特别谢谢Joaan 和她的牧师,愿意伸出扶助的手来帮助这堂会,愿主赐福与她们。看到小孩们完全的投入在敬拜中,让我想起主耶稣的吩咐在马太福音19:14耶稣说:“让小孩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我的祷告;神啊,兴起爱你的孩童,继续高举主耶稣的圣名。阿门!

Saturday, July 18, 2009

“罪” 我们对它敏锐吗?

今天读到斯托得写“罪的严重性”时,我再一次问我自己“罪”这个字是我们基督徒和传道人时常讲的一个字,但是我们是否真的能够看出它呢?我们的五官能否对它敏锐到马上就指出它的真正身份,而不让它以别的身份将自己隐藏起来呢?斯托得就以五个主要的字将罪描写的非常的清楚。认为新约主要以五个字来讲罪,而这五个字的形容包括主动性和被动性。最常用的字有;
1.hamartia, 罪被形容为未中鹄(箭的中央),达不到目标。
2.adikia, 是【不义】或【不正】。
3.poeria, 是残暴或堕落的邪恶。这词大致上都用来形容内在的腐化,或品格的扭曲。
4.prabasis 相关词paraptoma, 是【侵犯】、【越轨】,超出既定的界限。
5.anomia,【违法】,蔑视或触犯即存的律法。

但是,我很喜欢卜仁纳对罪所下的结论,他认为人只是自高自大,想与神同等,不要神管,因此,他将这样的态度命题为“叛逆的人”。其实,当我们仔细的想看,每一项罪都是这种叛逆神心态的表达。而精神科医师曼宁格,觉得现今人慢慢的对”罪“这个字汇将它除去,他注意到“许多以前被看为是罪的,现在被称作犯法”,所以应当由教会处理的罪转于到国家,从祭司转至警察。还有另一个看法就是被解释为患病,因此犯人不受刑罚,而受治疗。所以曼宁格医师呼唤“罪”这个字应该恢复它实际的代表性,不能轻易淡化为文化禁忌或社会失策。我们必须以严正的对待,因为罪本身具有侵犯性的。

佷多时候我们都听到,人犯罪是因为软弱,但是我们需要谨记人犯罪从来非纯粹因为软弱之缘故,总有极大部分是他【任凭自己】或选择陷入软弱。甚至在最低能的罪人心中,仍然有决定的火花,因此,人不能够以自己的软弱为借口而推卸责任。

如果今天的基督徒对罪警醒,而不将“人是软弱的”这句话成为借口,那么我相信许许多多的人将会在我们身上看到耶稣。求主怜悯和帮助我们,继续对罪敏锐,将它暴露,好让它没有机会在我们里面滋生。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阿!为何你时常换颜色呢?五月黑、七月红,而你却说我哪里知道他会变颜色呢?因此,你就想尽办法将它洗净,但是,你却越洗越脏,难道你还要将祖国的七月涂的更红吗?你使人民失望、愤怒、惧怕,因为不知你又会在哪一个月再换颜色?

上帝啊!求你怜悯我们的祖国,让你的公义显在这土地上,求你来为无辜者申冤吧!

Thursday, July 16, 2009

罗马书的句形分析

星期四终于交了第一份罗马书的分析,哇!竟然有这么多不同的版本出现,希望没有异端就好了。原本是自己改功课,但是最后还是交给聪赐老师来改,因为每一份都不一样,因此,缺乏经验的我们就不知从何下手。过后与聪赐老师谈起功课时,哈哈!她竟然对我们的句形分析的形容是“五花八门”、“五彩缤纷”,因此看到她头昏脑胀,因为许多同学们都是雾里看花。可怜的聪赐老师:(

我再次的被提醒,很多时候我们从不同的背景、文化、成熟度、教育程度的前提来看事时,每个人的看法都有不同和落差,而且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我再一次的被提醒,不要太绝对化和太主观。学习去明白另外一个角度的看法,然后问为什他们会这样看和做,原因处在那里?不要太快断定人,虽然你认为对方是错的。如果能够与对方一起揣摩答案会更好,可能会有更多不同的亮光,而自己和他人也能够一起成长。我们如果能够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也不断的这样操练的话,我们的生命将会更加的丰盛。这是多么美的事,求主帮助我们。

Tuesday, July 7, 2009

被钉十字架的过程是如何的呢?

在历史文献记录中,告诉我们被钉十字架的过程是非常的残忍。首先受刑人被剥光衣服,当众羞辱,然后被放在地上,双手被钉或绳子固定在一条水平的木柱上,双脚就被挂在垂直的木柱上。接著,这个十字架被举起,直立,插在一个事先挖好的洞里。而通常都会用一个木栓或略像座椅的东西,承载受刑人的部分体重,以防他被拉松。他就被挂在那里,无助地经历身体极度的痛苦,而且还受到路过的人嘲笑、辱骂、甚至被咒诅。白天受尽炎热而晚上受尽寒冷。这样的折磨通常都会延迟至几天。

(取之于斯托得的当代十架)

耶稣犯了什么罪,为什么他需要经过这残忍的刑法?耶稣被人嘲笑、辱骂、甚至被咒诅,他的羞辱、痛苦、和死在十字架对现今的社会和我有什么影响呢?

Monday, July 6, 2009

STM,BCM和MBS三间神学院的联合球赛和carrom


今天是三间马来西亚神学院联合球赛和carrom,此目的乃是要建立彼此之间的友情。但是,我对STM的同学们有点失望,我们竟然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同学出现。希望等一下的祷告会和下午的游戏会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参与吧!在游戏中当然也不会忘记为祖国祷告。

Sunday, July 5, 2009

钉十字架的来源

“钉十字架”的起源是由当时被称为“野蛮人”发明的,后来希腊人与罗马人也使用它成为对犯人的处罚。而这样的刑法可能是所有死刑中最残酷的方法,因为它故意延迟死亡,直到罪犯受尽苦头,受刑者可能在上面好几天才死。
罗马人 用此刑法来对付谋杀犯、叛乱者、或武装抢劫者,而且只对奴隶、外国人、或其他非人(non-person)执行。除了极大的叛逆者以外,罗马人可以免受十架之刑。罗马人也认为十架之刑过于恐怖,犹太人也有同感,但他们的理由却不一样。犹太人看“木头”与“十字架”相同,因此吊刑与钉十字架同等。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将受十架之刑的囚犯,看为受神咒诅的人。
(取材于斯托得的 “当代基督十架”)

那么耶稣又是属于那一类型的人呢?竟然被钉在十字架上。

Saturday, July 4, 2009

基督教的符号

符号是具有代表性的,它标识出其历史和信息,而在宗教中也代表信仰的特色。古代犹太人避免使用符号与象征,害怕触犯十戒的第二诫,不可雕刻偶像,但是现代犹太人用大卫之星为记,意思是纪念神与大卫所立的之约。也就是他的王位要存到永远,弥赛亚将从他而出。
至于基督教也有它的符号,就是十字架。但是,十字架并不是它最早的符号。当初基督徒因着他们的处境,尽量避免让他们的宗教过于醒目,就避免不与耶稣基督直接有关系。因此,早期基督徒的符号题材是不固定的,如有孔雀象征永恒、鸽子、运动员的胜利桂冠,或者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鱼形。这些符号只有受过基督教教育的人才知道。ichtys是希腊文鱼是代表Iesus Christos Huios Soter(耶稣基督,神的儿子,救主)的缩写。可是这符号却没有流传成为基督的符号,最大的原因是耶稣与鱼形没有任何的关系,这只是缩写吧了!没有视觉意义。
第二世纪的信徒却偏爱画圣经故事,如挪亚的方舟,亚伯拉罕杀羊而未杀以撒,但以理在狮子坑,他的三友在火窑中,约拿被吞与鱼腹,一些人受洗,牧羊人抱著羔羊,瘸腿的医治,拉撒路复活等,这些都是基督救赎的象征。可是被选上的记号却是一个简单的十字架,它的两条杠,从古时就曾是宇宙的标记,表明天与地的交会。可是基督徒选择它,更有特别的解释。他们希望在纪念他们对耶稣的认识是他的死,后来基督徒也以十字架记号画在自己和家人身上。而钉十字架的图,就是有耶稣基督在十架上的,是大约在第六世纪之后才见使用。

(取材于斯托得的当代基督十架)

今天,这简单的十字架已经被包装了,人们尝试将这简陋的十字架加以美化,同时它所代表的意义也慢慢的被忘记了。许多人当它是一种装饰品,保身符,幸运符等。甚至连许多的基督徒也习惯十字架的符号,可能对它也已经麻木了?你和我又如何呢?这首从小就喜爱的短诗:

十字架十字架
永是我的荣耀
我众罪都洗清洁
唯靠耶稣宝血


Sunday, June 28, 2009

眼泪中的希望

上个主日,周建基老师在他信息的结论中讲了一句话,而这句话接着下来的整个星期都不断的出现在我脑海中,让我重新的回头看我的生命。他说“风雨生信心”,是的,如果我们在暴风雨中,我们懂得抓住耶稣基督,那末就没有任何的风浪能够将我们掩盖、或吞灭。因此,无论怎样大的风浪我们也不需要害怕。因为有耶稣与我们同在。

这个星期的经课,让我们再看,耶利米先知,在五首的耶利米哀歌所表达的伤痛。大卫在诗篇三十篇将自己人生痛苦的经历以一首诗表达出来。保罗哥林多后书二章,鼓励哥林多信徒帮助因受饥荒影响的信徒。马可福音五章记载患了二十年血漏病的妇女,她的痛苦是无人能够了解而睚鲁的女儿死了,他失去孩子的痛苦。这些所有的人都经历过生命中的痛苦和困难。在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眼泪,但是,也看到希望。因为他们在上帝的恩典中得安慰、得平安。

因此,耶利米先知就从他的内心发出这肯定的话语,耶和华的慈爱永不断绝,他的怜悯永不止息。每早晨都是新的;你的信实多么广大!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业分,所以,我必仰望他。”
是的!耶和华的慈爱永不断绝,他的怜悯永不止息。这就是“眼泪中的希望”。

Friday, June 26, 2009

芙蓉信义会青少年BBQ

好久没有在青少年的聚会分享了,明天就要在一个BBQ的少年人聚餐分享。原本只是要给芙蓉信义会的年轻人,大家相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建立感情。但是,没想到少年人也要邀请他们的朋友一起参与,本来只有大约十个人的聚餐,现在却是大约二十个人,而被邀请的朋友大多数都是非基督徒,没想到反应会这么好。

既然上帝给这样的机会我应该要怎么做呢?除了吃喝玩乐、唱歌以外,我要怎样分享呢!原本只是要勉励大家要时常相聚在一起,因为芙蓉信义会是没有青少年聚会的。但是,因为新朋友的加入,我认为应该要改一下题目吧!改什么才好呢?主啊!要讲什么才好呢?嗯。。。

不如讲一下生命中的“偶像”,今天听到新闻,国际巨星Michael Jeson‘s 的去世,他的歌迷们反应激动,有些非常的伤心。想起当年张国荣自杀的事件,竟然他的歌迷有些也为了他要自杀。“偶像”在一些人的生命中占了非常大的影响。想起当年,我也为了一些明星、歌星着迷,当是如今我竟然又被另一个英雄好汉给迷住了,深深的被他吸引了,他。。。就是那个赶鬼、医治奇难杂症、行走在水面上、平静风浪的耶稣。是的,就是这位耶稣使我着迷,他不单只是我的“偶像”、英雄、甚至他是我心所爱的一位,我愿意为他付出我的生命,如果你想认识他,我愿意将他介绍给你。啊。。。在想一下还有什么好讲的呢?

嗯。。。这位耶稣到底是谁?曾经他也这样的问过跟随他的人,他问门徒说:”人说我是谁?“他们回答:”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还有人说是先知里的一位。“他又问他们说:”那么你们呢?“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你就是基督。”(马可福音8:27-29)100多年来许许多多的人,愿意跟随他,将生命交给他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选择是他们一生中最好的祝福。今天对你来说耶稣是谁?他是否值得你去认识他,接近他,爱他,甚至将你的生命交给他呢?选择就在你的手中了。



Tuesday, June 23, 2009

芙蓉卫理公会恩庆堂2009年生活营


儿童聚会有四堂;在聚会中有唱歌、玩游戏、读经、故事、和写不同的卡片,如“爱的卡片”、“经句卡片”、“祝福卡片”、“恩赐卡片”,这些卡片写完后就挂在“友爱树”上,五颜六色的卡片使到“友爱树”非常的美丽。

第一堂,小朋友们学习一起建立一棵“友爱树”。如何以爱待人,爱是一个动词因此我们学习所作的一切要以爱为主,而爱的榜样就是耶稣基督,他为了爱别人而牺牲了自己。

第二堂,“神居首位”。这是十戒的第一诫。分享到它的重要性,为什是单单一位神,不可有别的神而我们需要每天做选择让神居首位。

第三堂,“口和手”。我们的口是否说出神所喜悦的话呢?而我们的手是否做荣耀神的事呢?我们的心怎样想,我们的手和口就会怎样的做和说。因此我们是可以做选择的。

第四堂,“连接为一体”。神安排我们有不同的肢体,如眼、耳朵、手、脚。。。。。因此,肢体是互相需要,而且也需要彼此照顾。我们就是基督的身子,教会的肢体。因此,每一个小朋友在教会都是重要的。

在这几天的营会中,小朋友们学习以他们的口对成年人讲祝福的话,过后成年人就会在他们的册子后面签个名字。